曾经“热水器”、“抽水马桶”、“花洒淋浴”,被视为“楼层专属”,如今在甘肃农村逐步推进厕所革命,提升人居环境,开展美丽乡村建设,不断提升群众满意感、获得感、幸福感,让村民也体验到和楼房一样的“待遇”。
近期,威武地区农户改厕项目正在紧密推进,“改一户、成一户、用一户”,开始一场厕所革命改变农村生态环境的诸多痛点。
水,生命之源、生活之本,对于我省干旱山区的农村群众来说,显得尤为珍贵。通到家门口的自来水,改变了吃水难的状况,但由于居住分散、地形结构复杂、建设成本高等因素,污水处理管网还没能普及。长期以来,“一个土坑两块板,三尺土墙围四边”,旱厕成为这种情况下唯一的选择。水倒是不需要,但刺鼻的臭味、乱飞的蚊虫,严重影响着农村人居环境。
厕所革命,为了解决“缺水”这一绕不开的难题,项目通过推广防冻直通式、粪尿分集式、双坑交替式、双瓮漏斗改良式、传统旱厕改造式、无水免冲生态式6种卫生旱厕改建模式,巧解“无水”之难。结合节水防冻三格式、生活污水一体处理式、完整上下水道式、废弃沼气池改造式、“一池三改”户用沼气池式5种卫生水厕改建模式,新技术的应用,让关于“寒”与“旱”的制约因素迎刃而解。
下面看看村民们是怎么说的:
“修卫生间的时候顺便在旁边修了一间小厨房,灶台、厨房水龙头等一次规划设计好,感觉生活方便了很多!”最早一批建成卫生厕所的村民李成仁告诉记者。
“村民一个电话,我就开车上门服务,帮他们直接抽空集便桶,然后再把粪污运到地头进行堆沤使用。”村文书李全录说,抽一次50元,一户一年抽两次就够了。
采用类似方案的,还有灵台县。西屯镇柳家铺村,由于改造效果良好,已成为平凉不少乡镇的“取经地”。“2019年,多方对比下,我选择了‘双瓮漏斗式’旱厕,建造周期短,占地面积小。”柳家铺村村民冯武兴说。
冯武兴所使用的这种旱厕,由漏斗形蹲便器、粪管和瓮池组成。粪便先由蹲便器到前瓮,发酵后由倾斜的粪管流入后瓮储存,农户可定期清理后用作农家肥。这种方式同样不用水,也没有难闻的气味。
“化粪池和清水桶深埋于地下1.3米以下,避开冻土层。冲厕时清水用潜水泵抽上来,按需用量,实用又节水。”脚步来到沙漠边缘的民勤县,薛百镇上新村村民李秀珍介绍着她的“豪华”厕屋,蹲便器、洗手池、淋浴头等设施一应俱全。
本就干旱少雨的地区,要完成这样一个厕屋,水从何处来?“我们通过农业高效节水技术,压减农业用水,每年可节水900万方。”民勤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张有为说,新改的厕所本就比较省水,目前已改厕的农户,全部用水量在21万方左右,只占农业节水量的很少的一部分。
农村改厕“三分建,七分管”。回收的粪污又可以“反哺”农业,厕改之后,每家村民厕所门口的墙上都挂着一个牌子,上面印着排污电话,只要拨打这个电话,排污车就会在约定的时间主动上门服务,非常方便。粪污由农户运过来后统一沉降处理,然后再和井水混合,用作大棚作物的水肥,每棚可节省一千多元的肥料成本。
与节水问题相伴,防冻同样不可忽视。冬季持续的低温天气,容易导致便器结冰,管道和化粪池冻结。。临洮县采用的防冻直通式,垂直的排污管道直接深入冻层以下的集便桶,加之桶身具有一定的防冻作用,冬天使用也完全不用担心。
农村环境治理以厕所革命为切入点,协同推进农村垃圾收运处理、污水治理、村庄风貌改造,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活品质,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持续可用的有机肥资源,节约农业生产成本,提升农产品的品质,可谓一举多得!
Copyrights©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兰州华能生态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陇ICP备19000919号
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751号
设计制作:宏点网络